软件工程学位授权点2023年度建设报告
一、学位点总体概况
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自2002年成立,是经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的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并于2002年起开展软件工程本科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2012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软件工程学位点通过持续优化学科方向,打造品牌学位点,加强学科交叉,强化服务应用,在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了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技术、领域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工程、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为主的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安全可信的软件服务工程技术与体系、智能化的领域软件工程与工业软件三个特色方向。
软件工程学位点重视js4399金沙线路质量体系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面向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特色软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辐射两亚发展、立足云南省情、聚焦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需求”的理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高级人才。2023年,本学位点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9人,优秀生源比例达到50%以上,硕士研究生的优秀生源比例较往年稳步提升。在重视硕士研究生选拔质量的同时,学位点不断加强培养过程,注重培养质量,授予工学硕士学位26人,就业率96%。其中,升学率12%,包括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相关毕业生就职于软件工程、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为云南省地方数字化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增添后续力量。
软件工程学位点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尊重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着力培养未来人才。截至2023年12月,学位点拥有专任教师63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26名、讲师29人,其中,中组部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云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2人、云南大学教学名师1人、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7人等。
软件工程学位点设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昆明)、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云南测评中心、国家软件js4399金沙线路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基地和中心;拥有“教育部跨境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中心”、“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智能系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有云南省级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明远众创空间”、“云南大学-甲骨文创新创业校内实践基地,构成教学、科研、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为高层次js4399金沙线路和科学研究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学位点基本条件
软件工程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共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共25人,通过高端引进和校企合作等途径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导师5人,占总人数的63%,教师年龄分布在40岁左右,总体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面向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数据科学与工程方向建设的系统安全与服务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为周维教授(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包括郑智捷教授(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赵明雄副教授(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赵娜副教授(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刘璟副教授和郁湧副教授。面向领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向建设的智能化领域软件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为杨云教授(省杰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包括杨珀教授、李劲教授、谢诚副教授(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康雁副教授和蔡莉副教授。面向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方向建设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学科方向带头人为张璇教授(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包括王炜教授(中组部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刘金卓副教授(省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普明副教授和朱锐副教授(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
本学位点师生在数据驱动软件工程、智能计算、数据科学与工程、分布式云计算与交叉学科研究等科研方向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84篇,其中SCI、EI检索7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5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nformation Fusion、Bioinformatics、Information Sciences、Pattern Recogni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SIGKDD、IJCAI、IJCNN等领域顶级期刊和国际顶级会议。
依托学位点现有科研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申报国家级项目,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突破历史新高。获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子项目1项;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8项,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8项,其它项目17项。获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子项目1项;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8项,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8项,其它项目17项。发表科研论文84篇,其中SCI、EI检索7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5项。
本学位点以培养国际化、工程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教学、实践、开发相结合,全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在专业建设上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高校和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按国际通行模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工程型人才,推行教学、实践、开发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js4399金沙线路模式,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js4399金沙线路模式,确保研究生在校期间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在科研支撑平台方面,本学位点已建立多个科研平台,包含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专家工作站2个,厅局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科研平台1个。设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昆明)、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云南测评中心、国家软件js4399金沙线路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基地和中心;拥有“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智能系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崔勇专家工作站”、“云南省金芝专家工作站”、“云南省高校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昆明市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在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型)建设方面,本学位点设立的“明远众创空间”和“云南大学-甲骨文创新创业校内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上述基地不仅在“互联网+”、“创客中国”、“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提供了高质量的项目和出色的团队,同时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创业和创新实践提供了出色的支持平台。
在学生奖助体系方面,本学位点建立了完善的奖学金体系,以鼓励学生的优秀表现。此外,还提供各种奖励,包括科研项目支持、学术竞赛奖励等,以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2023年度,助学金共发放学生91人,资助金额达50余万元,奖学金共发放学生91人,资助金额达30余万元。
在管理服务和就业发展方面,本学位点提供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积极推动学生的就业发展,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协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同时本学位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不仅在京津、江浙沪、广深、成渝、滇中经济区等地建立了众多省内外实习基地,还专门设有毕业实习招聘工作的专人专管机构,每年都有众多毕业生从这些实习基地受益,借助实习基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此外,本学位点还设有就业工作办公室、就业咨询中心和“云生涯·云规划”职业规划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咨询和职业规划等服务。以上措施的实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毕业生扎实的就业基础和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三、研究生js4399金沙线路工作
软件工程学位授权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符合行业需求的培养体系和模式。
在招生选拔方面,本学位点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招生政策和规定,实行网上报名、初审、复试、录取等程序,确保招生质量和公平公正。为保证生源质量,本学位点加强了宣传和引导,利用网站、微信、宣讲会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介绍学科特色、培养目标、招生计划等信息,吸引优秀考生报考;为进一步加强复试管理,制定《金沙全球赢家信心之选4066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组织专业教师进行面试考核,重点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创新潜质;加强了录取监督,按照招生计划和复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对录取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确保录取结果的真实有效。
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本学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本学位点加强了党建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党支部和党员发展机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组织纪律性;加强了思想引领,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导师见面会等场合,向研究生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了思想教育,组织研究生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加强了思想服务,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动态监测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及时关注和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课程教学方面,本学位点构建了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优化了课程设置,根据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设置了《高级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基础》等省级优质课程和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项目。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强化思政育人,加强专业基础教学,淘汰陈旧的内容,科学设计学时比例,提升课堂效率;加强双语课程及全英文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在实践教学方面,鼓励任课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在线教学等多种形式,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23年研究生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竞赛奖项10余项。
在导师指导与学术交流方面,本学位点要求导师在研究选题和研究方法方面严格把关。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严格贯彻落实《金沙全球赢家信心之选4066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软件学院硕士指导教师选择研究生的指导意见》,规范导师对学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在参与课题方面,学院通过动员导师加强指导、提供资源等方式,鼓励研究生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推免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全面加强在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研究生潜心科学研究,2023年研究生共获得校级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共10余项。为规范导师指导工作,根据《软件学院所示研究生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认定办法(2023年修订)》研究生导师选聘办法,明确了导师的职责和要求,定期组织导师进行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和评审工作;加强了导师培训交流,组织导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邀请了方滨兴院士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讲座,促进导师更新知识结构和拓展学术视野。
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学位授权点构建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一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利用国家级创新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等资源,为研究生提供了开展前沿科技研究的平台和条件,近一年来,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二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向软件产品、软件系统、软件服务等形式转化,促进学术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其中杨云教授团队研发的“医语-多模态抑郁症辅助诊断系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三是加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软件学院与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持续合作关系,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学风建设及论文质量保证方面,本学位点以培养具有良好学风和高水平论文的高层次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学风建设,倡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竞赛,形成了勤奋好学、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良好学风;二是加强论文质量保证,制定了研究生论文撰写指南和评审标准,建立预审、盲审制度,形成了导师、校内外专家、学位委员会专家等多级审核体系,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三是加强论文检测和管理,采用权威的论文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查重和格式检查,严防剽窃抄袭等不良现象;四是加强论文发表和收录,鼓励并指导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四、学位点服务贡献典型案例
软件工程学位授权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云南省支柱产业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科研合作,取得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在校企合作方面,本学位点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23年5月6日,金沙全球赢家信心之选4066与顺丰速递基于联合实验室签约关于“基于数据要素资源化的智慧物流体系”项目,联合实验室将作为科技攻关的排头兵、企业赋能地方的桥梁以及企业后备力量的训练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js4399金沙线路提供助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增进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搭建区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共同体,2023年11月23日,由云南大学主办的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系列国际学术论坛之平行论坛:南亚东南亚新工科创新型js4399金沙线路合作论坛成功举行。
在学科竞赛方面,本学位点鼓励在校学生参加与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由杨云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创新类人工智能创新赛道国家级一等奖1项,刘金卓副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创新类机器人创新赛道国家级一等奖1项,朱锐副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竞技类深度学习智能车赛道国家级一等奖1项。
在开放交流方面,学位点秉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2023年度与澳门若瑟大学数据工程与科学学院共建智慧医养联合实验室,与澳门城市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开放交流工作不断深化、持续升温。
在学术交流方面,在软件学院党委领导和行政领导统筹安排下,于2023年7月17日至21日主办 “第二届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周”。此次学术周邀请了北京大学彭宇新教授、北京大学封举富教授、清华大学张长水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陈伟能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雷柏英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杨珀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李泽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蔡鸿明教授、山东大学尹义龙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王硕老师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线上线下参与人员累计超过500人,5天带来了10场精彩纷呈的高端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引导学生树立科研创新的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科间的合作与交叉,推动了学术的进步和创新。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学位点教师年龄集中分布在40岁左右,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主力,初步形成了颇有成效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但在国家级人才数量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位点教师有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建设了优质课程,但高质量教研论文较少,国家级高质量教学成果奖仍需继续突破,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数量与成效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位点教师将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产业、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的能力和成效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具有高度社会影响的产业合作偏少,科技成果转化和咨询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改进措施
(1)引育结合,坚持高端引领,加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博士的引进以及学科带头人的培育。同时,围绕学位点发展需要,建好现有科研平台,力争在高层次平台建设、高层次项目立项和获奖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增强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2)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围绕产业需求和现实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确保与实际产业应用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精品课堂。
(3)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搭建与企业长期对话的服务桥梁,立足企业需求与商业环境,瞄准技术痛点,攻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与技术创新难题,延伸成果价值长度与成熟度,打通科研成果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云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